2025年4月以来,黄金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,呈现出极为强劲的上涨态势,其战略金属属性愈发凸显,背后的金融逻辑值得深入剖析。
2025年4月伊始,金价便开启了快速上涨通道。4月7日,美国关税政策升级,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瞬间激起千层浪。当日,金价一度跌破3000美元/盎司,但紧接着,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,推动金价快速反弹。到了4月9日,现货黄金强势突破3080美元/盎司,日内涨幅高达3.3%。
随后,金价涨势进一步加速。4月11日,现货黄金一举突破3200美元大关,盘中触及3245.26美元的历史峰值。仅仅一周时间,金价涨幅就达到6.6%,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周涨幅。从技术层面来看,金价突破3000美元这一关键点位后,触发了算法交易的跟风买盘,大量投机资金闻风而动,加速入场,为金价的持续攀升提供了强大动力。
美国对黄金加征一定的关税的预期,在市场中引发了恐慌情绪。投资者担心这会导致套利交易活跃,伦敦与纽约的金价价差逐步扩大。在这种情况下,COMEX黄金库存短期内快速增加,价格也随之被推高。与此同时,俄乌冲突持续不断、中东局势日益紧张,以及中美之间的博弈等地理政治学事件频繁上演,让全球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黄金作为“终极避险资产”的优势愈发明显,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。
市场普遍预计,2025年美联储将进行1 - 2次降息。一旦降息,美元就会走弱,这使得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。与此同时,真实利率下行,逐步提升了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。此外,美国的通胀压力超出预期,2025年1月CPI反弹至3.0%。在这种情况下,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得到了充足表现,成为投资者对冲滞胀风险的重要工具。
近年来,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需求持续旺盛,已经连续三年购金量超过1000吨/年。其中,中国央行表现尤为突出,截至2024年3月,已经连续17个月增持黄金,黄金储备达到7274万盎司。在消费端,中国、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黄金投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。以中国为例,2024年实物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20%,大量散户通过ETF、金条等渠道涌入黄金市场。
金价突破3000美元这一重要心理关口后,触发了程序化交易的买入信号。在短期内,大量流动性资金迅速涌入市场,推动金价加速上涨。同时,高盛等知名机构上调黄金目标价至3300美元/盎司,这一消息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多头情绪,让投入资产的人对黄金的未来走势充满信心。
在贸易摩擦不断、债务风险日益加剧(比如美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)的背景下,黄金作为一种没有主权信用背书的“硬通货”,其金融属性愈发凸显,成为了投资的人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。在半导体、航天等高科技产业中,黄金有着稳定的工业需求。随着关税战的持续,全球供应链呈现“区域化”趋势,黄金作为关键矿物储备的重要性也在一直上升。在大国博弈的国际背景下,黄金慢慢的变成了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。例如,中国4月暂停公布黄金储备数据,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规避美元体系监控的战略举措。
1. 紫金矿业:黄金储量约3528吨(数据会随时间变化),作为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,其业务遍布全球。2023年报显示,金资源量为2997吨,储量1148吨。
2. 山东黄金:黄金储量约1730吨(也有968.16吨或2800吨等不同说法),是国内重要的黄金生产企业。截至2023年底,山东黄金集团控制推断黄金资源量达3237吨,保有黄金资源储量超过2860吨。
3. 中金黄金:黄金储量约501吨(也有495吨或891吨等说法),是中国黄金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,依托控制股权的人的优势,拥有众多优质黄金矿山。2023年底公司保有资源储量金金属量891.7吨。
4. 招金矿业:黄金储量约490吨(也有1323.2吨或1185吨等说法),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量。至2023年底,按JORC标准,招金矿业黄金资源量为1185吨,可采储量为472吨。
5. 恒邦股份:黄金储量约150吨(也有112.01吨的说法),具备完整的黄金产业链,实现了从矿山开采到精炼加工的一体化运作。
6. 湖南黄金:黄金储量约143吨(也有132.5吨的说法),业务涵盖黄金及有色金属的勘探、开采、选矿、冶炼、加工及销售等环节。
7. 西部黄金:黄金储量约60吨(具体数据为31.7吨),是专注于新疆地区黄金资源开发的生产企业。
8. 赤峰黄金:黄金储量约58吨(具体数据为55.75吨),是国内较早进入黄金行业的上市公司,业务覆盖勘探、开采、选矿、冶炼等多个领域。
9. 银泰黄金:黄金储量约49吨(具体数据为56.66吨),专注于黄金全产业链,旗下矿山资源优质,盈利能力较强。
10. 中润资源:黄金储量约20吨(具体数据为24.57吨),在黄金领域不断探索,通过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,提升金矿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。
除了黄金,还有一些金属同样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地位,并且我国对其实施了出口管制。
稀土金属在永磁材料(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、风电设备)、军工装备(如导弹制导系统)、电子设备(5G基站)等领域存在广泛应用。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,控制着全球70%的稀土开采和90%的分离产能,中重稀土(如钐、钆、铽、镝)资源尤为稀缺,美国90%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北方稀土(600111):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供应商,拥有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,分离产能占全国的70%。
- 中国稀土(000831):作为南方离子型稀土整合平台,中重稀土分离产能占全国的40%,与特斯拉、比亚迪等企业深度合作。
- 广晟有色(600259):广东省唯一拥有中重稀土采矿权的企业,新丰矿储量达11.14万吨,同时积极布局稀土回收技术。
钨主要应用于硬质合金(如切削工具)、军工(穿甲弹、核反应堆屏蔽材料)、半导体设备等领域。中国钨储量占全球的60%,出口量占80%,且高端钨合金技术壁垒较高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厦门钨业(600549):全球第二大钨粉供应商,仲钨酸铵产能占国内的30%,并成功切入特斯拉电池材料供应链。
- 中钨高新(000657):国内硬质合金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市场占有率超过25%,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部件。
铟在ITO靶材(用于液晶显示器、触摸屏)、半导体封装、光伏薄膜等领域不可或缺。中国铟储量占全球的60%,对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了日韩的显示面板产业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锡业股份(000960):全球锡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铟储量达5000吨(占国内的30%),ITO靶材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。
- 株冶集团(600961):电铅锌冶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积极布局铟回收技术,年产能超过100吨。
锑常用于阻燃剂(应用于建材、电子领域)、光伏玻璃澄清剂、军工(穿甲弹)等方面。中国锑储量占全球的23%,出口限制使得全球锑价上涨,对美国军工供应链产生了影响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湖南黄金(002155):锑储量达31万吨,位居国内第一,以黄金和锑为主业,2024年锑产量同比增长15%。
- 华钰矿业(601020):作为塔吉克斯坦锑金矿的控股方,海外权益储量占比40%,受益于锑价上涨。
钼在高温合金(用于航空发动机)、半导体靶材、钢铁添加剂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。中国钼储量占全球的40%,2024年实施出口管制后,日本对中国钼的进口依赖度超过60%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金钼股份(601958):全球钼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钼金属储量为130万吨,2024年纯利润是30亿元(同比下降3.18%)。
- 洛阳钼业(603993):全球第二大钼生产商,实现了铜钴钼的协同开发,2024年净利润达142亿元(同比增长72%)。
镓和锗在5G射频器件(氮化镓)、红外探测器(锗单晶)、光纤通信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。中国镓储量占全球的68%,锗储量占41%,2023年对美出口量降为零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云南锗业(002428):全球锗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产能占国内的60%,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60%。
- 中国铝业(601600):在高纯镓产能方面位居国内第一,在氧化镓半导体材料研发上处于领头羊。
钪用于航空航天合金,铽用于高性能永磁体(如特斯拉电机)。中国钪储量占全球的95%,2025年新增的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其的控制。相关代表公司有:
- 盛和资源(600392):在海外稀土资源布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,在美国芒廷帕斯矿的权益储量占比达30%。
- 广晟有色(600259):其稀土永磁材料应用于机器人关节,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28%。
对战略金属实施出口管制,能够有很大效果预防在半导体、军工等关键技术领域被“卡脖子”,保障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安全。
通过出口管制,倒逼国内企业从单纯的原料出口向生产高的附加价值产品(如永磁体、靶材)转变,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,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。
在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竞争中,掌握战略金属的控制权,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,争夺新质生产力的主导权。
战略金属在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其金融属性、战略地位以及有关政策影响深远,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。